23
秒,
32
年
潘靖壬
“如果没那么长的夜,此刻怎会这么痛,二十三秒三十二年,让一生失眠。耳朵塞满了孤独,我听不见幸福,别再用冷漠对待麻木,我还有温度。当记忆挖开那一层土,好像没有麻醉的手术。”
看了太多的电影,有哭,有笑。最后,学会了欣赏,才明白,原来电影,就是人生的影子。
今天在学校再一次观看了由冯小刚导演指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三次了,这已经是第三次观看,但对于热爱生命热爱电影的人而言,三次并不算什么。然而,这次眼泪莫名的倾泻而出,似乎没有终止。观影气氛正浓郁紧张时,不知从哪个角落传来刺耳的手机声,这令人生厌的声音何时才是个尽头。记忆会苍老,也会死亡。
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人把亲情和家庭当作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大灾害(地震)的电影,还不如说这是关于如何重塑中国家庭体系观念的作品。在灾难面前,传统的中国家庭体系观念无疑在影片中毫无保留的显现出来,
灾难面前如何取舍?最终男人挽救了女人。当大强(张国强饰)推开李元妮(徐帆饰)的瞬间,生命就转化为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男人是天,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元妮抱着大强尸体震天一吼的时候,这位女人的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剧痛,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生离死别才会懂得。从此,男人活在了女人的心里,不曾忘却。杨志(陆毅饰)与方登(张静初饰)的恋爱是电影中的一个败笔,或许只是想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只是没有找到更好的寄托方式。当杨志让方登打掉孩子时,这也是男人,只不过是年轻男人面对生命的拒绝、逃避。故事的结局以方登生下孩子而告一段落,但,爱,并没有终结。方登与方达(李晨饰)一同被压在水泥板下,都面临生死的考验,母亲在抉择后终究还是救了弟弟,这也是爱,这是“重男轻女”的爱。突然盲目的人,永远不会忘记存留在他消失了的视觉中那宝贵的影像。所有离别的结果,无非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整部电影,最令我回味的只有两个镜头。方登从尸体堆中站起来的那一刹那,我哭了,但她并没有哭。心中背负了多少痛苦多少心酸才强忍住泪水,这是电影难能可贵的一点,还好,方登没有哭。那一个眼神令我震惊,无助、仇恨,但她并没有倒下,继续前行,穿梭在混乱、污浊的大千世界。是岁月沧桑了容顏?不,她还只是一个孩子,只不过是把所有的悲痛掩藏于心的孩子,以至王德清(陈道明饰)收养很长时间也不曾言语。电影总给人带来许多遐想,并没有把一个故事情节完整展现,这或许就称之为电影的艺术内涵吧!在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活动中,重逢后的弟弟告诉姐姐,“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方登埋藏于心的恨,在此刻全然消无,转化为一种后知后觉的爱。原来,方登是方达的亲弟弟,活着就好。阔别三十二年母女相逢的那个镜头,亦是电影中又一成功之处。母亲下跪的那一刻,我哭了,很多同学都哭了,这一跪,惊天,这一跪,泣地。
作为描述灾难的电影,冯小刚的拍法是不道德的。植入广告剑南春、中国人寿保险,每一秒每一分观影者都在用心观看,6.5亿多得票房是观众眼泪的堆积。“缺少了内心的善意,这一切美的外在附属品只能带来肤浅的、世故的生活,是一种没有多大意义的生活。”但不可否认,冯小刚导演是大陆屈指可数的导演。
罢了,这是中国,是中国大陆。大多数电影人追求的只是利益、票房、声誉,商业片云集上映,大导演、大制作、大明星倾情献艺。印象中只有李安导演的电影在奥斯卡上获过殊荣,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心,被污浊久了,不妨换换位置。当《老男孩》风靡大街小巷,我生命中一些既在场又缺失,既远离又在场的人复活了。文艺片其实真的挺好,干净、纯真、质朴。
二十三秒三十二年,仇恨衍生消亡的过程或更长或更短,但爱,却永远凝固于心。